跨越山海绘新篇:忻城县高级中学帮扶教师周健的教育答卷

盛夏的忻城县高级中学门口,热浪翻滚,情意更浓。来自广东高州中学的支教教师周健,正与相伴一年半的学生们依依惜别。每一次握手,每一句叮咛,都浸透了跨越千里的不舍与沉甸甸的期许。2024年2月,他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号召,毅然告别南国的温暖灯火与亲人,只身踏入群山环抱的忻城县高级中学。从富庶的滨海油城到桂中山城,地理上的千里之遥,被周健以教育为桥、用责任为路,步步踏成师者担当的生动注脚。
图为周健老师上公开课展示活动
双肩挑重担:破局者的拓荒路
初抵忻高,现实如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上肩头:历史学科教学亟待提升,学校制度管理尚欠规范。面对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与学校管理制度的亟待完善,周健没有丝毫迟疑,慨然接下历史教师与办公室主任的双重重任。他以在广东积累的丰厚教学经验为基,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刃,更怀揣着一份滚烫的教育初心,立誓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坚实的帮扶足迹。
图为周健老师带领学生小组参观当地当地历史名胜古迹
课堂新声:历史照见现实
在历史课堂,周健率先成为教学革新的引擎。他讲授的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》示范课,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。他大胆打破时空壁垒,引导学生洞察历史经纬。课堂疆域更拓展至政、史、地交叉地带,启发学生以多学科思维审视历史。当学生们在小组探讨中深切感悟战争之殇、和平之贵,进而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时,整个历史科组为之震撼——原来历史课可以如此兼具深度、乐趣与锐度!
他的历史教学从未止步于教室。了解到忻城千年古城的深厚文脉,他立即组建兴趣小组,带领学生走进近在咫尺的“莫土司衙署”。当课本的铅字化作眼前斑驳的砖石与威严厅堂,学生的热情瞬间点燃。古迹现场,历史变得可触可感,这堂“行走的课”在年轻心灵中深植下对乡土文化的热爱。
青蓝薪传:锻造本土脊梁
周健深知,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本地教师队伍,才是帮扶最珍贵的果实。他将培养青年教师视为核心使命。在他的积极筹划下,忻高迎来了“南粤优秀教师”、高州中学课改专家梁炳超的专题讲座,为山区教师打开了前沿理念之窗。他甘当“铺路石”,悉心指导科组青年教师。樊康老师荣获市级技能大赛二等奖的背后,凝结着他细致的点拨;王海健老师成功获评中级职称的喜悦里,饱含着他无私的提携。周健以“青蓝工程”为纽带,将广东经验源源注入,为山区学校锻造面向未来的教学脊梁。
制度筑基:精细管理促长效
作为办公室主任,周健深知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高效运行的基石。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研,广泛征求师生意见,一年内精心修订完成厚达139则的《忻城县高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》。内容涵盖学校管理、岗位职责、学生教育等方方面面。每周例会的建立,打通了部门壁垒,极大提升了行政效能;班主任每周交流平台的搭建,助力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,显著改善了班级管理水平,为学生营造出更优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山海情长:离别亦是新程启
一年半倾情付出,周健荣获“优秀帮扶教师”称号,其推动教学革新、完善精细管理的卓越贡献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2025年盛夏,帮扶行期将满。回望在忻城的日日夜夜,周健深情地说:“‘同忻同行,教育常在’,这不仅是我个人的选择,更是教育工作者对神圣使命的坚定回答。”他深信,知识的光芒不灭,忻城学子梦想的翅膀必将愈发强健,终将穿越群山,飞向辽阔远方。
周健老师的帮扶故事,是众多“组团式”帮扶教师扎根乡村、燃灯奉献的缩影。他们以山海为证,以行动诠释教育的大爱与担当,在东西部协作的壮阔画卷中,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着坚实而温暖的力量。(忻城县粤桂办)
来源:忻城县粤桂办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